在西山区团结街道有这样一家农家乐,凭借着“土香土色”装修风格、满园的花草和特色的农家菜火爆出圈,来这里打卡游玩的游客络绎不绝,周末更是一座难求。成为了乡村旅游中的网红店,“她”就是——古耕里。 走进古耕里,满院子的花草,一种精致的田园风,很乡村,很潮流。据老板介绍,整个农家乐大概有一万多盆花草,还会不定时地进行品种的替换,保持新鲜感。古耕里的命名和装修灵感,来源于70年代的农耕文化,老一辈人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。古耕里的经营者很好地还原了当时的情景与氛围,满院子的花花草草和老房子相得益彰,共同构成一道靓丽的田园风景线。 “现在的人住惯了高楼大厦,很多都没有见过这样的屋子,我希望大家来到这里,老一辈人可以回忆过往,年轻人可以看看自己父辈住过的地方,体验一下农耕文化。” 除了装修的部分,在菜品上餐厅经营者也下了很大功夫,“众口难调,菜品的口味,我们可能没办法让所有顾客满意,但是我们可以保证,顾客来到我们这里,吃到的都是最原生态的菜,吃得健康一直都是我们希望传达出去的理念。” 古耕里的经营者姓陈,是团结街道的居民,在当地从事农家乐经营也将近二十年了。近年来,老陈发现当地农家乐市场面临同质化的问题,开始逐渐留不住客人,为了满足现在新的市场需求,他专门潜心学习,多次外出考察省外各类农家乐的特点和特色,回来之后又自己琢磨,终于决定将云南少数民族特色和70年代的农耕文化相融合,才有了现在大受欢迎的古耕里农家乐。希望昆明和外地游客来到团结,来到古耕里,可以看到玩到不一样的农家乐,体验到不一样的农耕文化。 “团结环境好,交通便利,做乡村旅游特适合,关键就是我们从业者要肯研究、要肯学习,要跟得上时代,不断地创新,这样才能让团结乡村旅游的招牌越擦越亮!”我们文旅小编采访时,老陈面对镜头很有感慨地说道。 团结街道是西山区最早发展乡村旅游的涉农地区之一,团结花椒鸡、团结苹果等农产品也已经久负盛名。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,乡村旅游市场对服务供给提出了新的需求,比如青年人希望乡村游也有网红打卡点;家庭需要乡村游可以有专门为亲子提供的项目等等,要跟上时代的步伐,就需要不断推陈出新。为此近年来,在区文旅局的统筹协调下,团结街道的旅游业态在不断丰富,不仅引入了大批休闲露营、现代农庄项目,也打造了一批如古耕里农家乐、九犀面包、柒心居等各具特色旅游品牌,在满足游客旅游需求的同时,打响团结旅游的金字招牌。 立足本地特色,鼓励差异化发展,不断焕发文旅新活力,这是团结在乡村振兴文旅产业发展中,正在书写的故事。 昆明西山发布 来源:“行走西山”微信公众号 编辑:杨紫鹃 编审:陈丽 吴慧芳 |